寒温并用法临床中的应用
寒温并用法,临床中的应用
寒温并用在外感病的应用外感病包括外感伤寒、外感温病。伤寒偏重于风寒之邪为病,多新感即发;温病则偏重温热邪气为患,分为伏邪和新感。虽然临证中同时感染寒热病邪的情况不多,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寒证也可出现热象,热证亦可出现寒象,或者温邪先伏于内、新寒复感于外亦不少见。故对于此类寒热错杂的情况,宜寒温辨证,温散清凉并投。刘英锋运用寒温合辨的经验组方柴胡杏仁汤,取《伤寒论》小柴胡汤与《温病条辨》杏仁汤合方而成(柴胡、黄芩、法半夏、甘草、杏仁、桑叶、连翘、白蔻仁、滑石、茯苓、梨皮),用于治疗高热不退的疑难病证,每能收到良好效果。王蕙兰等报道自拟寒温并用方治疗感冒192例临床观察显示:辛凉、辛温并用加用清热解毒的固定处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c强力银翘片,方中荆芥、羌活、白芷均为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药,配辛凉的薄荷及寒凉的蝉衣发散风热,寒温并用以更好地发散外邪,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既针对病原而治病,又可防化热于未然,桔梗宣肺利咽,配甘草对咽喉肿痛有良好疗效。寒温并用法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梁颖瑜认为岭南地区多湿热为病,湿热之邪具有阴阳的不同属性,同时存在于体内,也可以理解为寒热错杂而致的病证,而湿与热两种病邪“以阳为旺则从阳,以阴为旺则从阴”,其病理性质可以随疾病正邪双方的演变而出现“从阴”、“从阳”的变化,此时,只用寒凉,每易耗伤阳气,促其化阴,纯投温热,又会助热伤阴。当此错综复杂的变化之际,应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宜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并根据具体情况而调节寒温用药,以期祛邪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郭玉青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泄泻”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脾虚、肾虚为本,湿邪为标,并夹它邪。以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兼顾脾胃为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寒温用药,方药为: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炮干姜6克,法半夏15克,黄连5克,黄芩15克,薏苡仁20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乌梅10克,甘草5克。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3.7%。
- 上一篇:中年养肝情绪调节能养肝
- 下一篇: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 2025-07-03甲状腺肿大吃什么药物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哪
- 2025-07-03老人适当偷懒对健康益处更大
- 2025-07-03八种不容忽视的常见痛疼
- 2025-07-03白芷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了解白芷的日常应
- 2025-07-03喉咙红肿疼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喉咙疼的办法是
- 2025-07-03每天做五件小事便可提升心情
- 2025-07-03徒手深蹲的好处做深蹲时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 2025-07-03可以治疗尿失禁的中药几款尿失禁的中药偏方
- 2025-07-03脸上身上起红点的原因如何解决脸上长疙瘩呢
- 2025-06-27家装装修兰州博览会笃定前行舒尔美闪耀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