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解说为何中医多长寿
小编解说:为何中医多长寿
纵观历史,历代中医中长寿者很多。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东汉名医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唐代孙思邈百岁还能著书立说,写下不朽医典《千金翼方》;著《脉金针方》、《明堂人形图》的甄权活了103岁;宋朝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也年至百岁……中医多长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养生长寿之道,这在历代医籍中常常可见。如《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养生长寿经验。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彭祖长寿之道。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有养生长寿专论。此外,宋代陈直的《养生奉亲书》、明代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万全的《养生四要》、清代汤灏的《保生篇》等都介绍了长寿之道。其中明代的养生长寿专著就有六十多种。由于中医大多懂得长寿之道,故长寿者较多。综合中医长寿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预防古代人要和自然灾害、猛兽做斗争,加上科学不发达,传染病无法控制,一般疾病医疗效果也差,因而人的死亡率极高,平均寿命短。若不注重预防,长寿是不可能的,《内经》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有病早治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主张早识病、早治病。《甲乙经·序》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讲究养生之道许多中医享有长寿的关键在于养生。《冷庐医话》称名医长寿为“医范”,强调“医人每享高龄……既精医学必有探性命之旨,审颐养生之宜,而克葆天年也”。其养生之道有四:1.起居有常,动静适宜。如《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孙思邈提出:“养生之道,常于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华佗亦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百”。这都说明要动静适宜,劳逸结合。即《内经》的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劳动、运动是长寿之道。
- 上一篇:警惕引发女性卵巢癌的六种危险因素
- 下一篇:整牙脸变丑的护理整牙的具体的好处
- 2025-11-05昆明旅游监督游客不购物被导游骂臭流氓云南
- 2025-11-05重庆到首尔旅游团日韩机票跌到史上最低本月
- 2025-11-05都昌旅游景点江西都昌特色文旅引客来
- 2025-11-05员工旅游卡2024版河南省职工普惠旅游年
- 2025-11-05保定春节旅游网络中国节春节河北保定逛庙会
- 2025-11-05成都旅游规划公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 2025-11-05出国旅游在校证明如何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 2025-11-05内陆国旅游斯洛伐克旅游攻略欧洲内陆国
- 2025-11-05潮州旅游交友潮州春季赏花地滨江红棉
- 2025-10-28儿童去头皮屑最有效小窍门宝宝头上为什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