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民间的形象从英雄变为奸雄为什么会这
曹操在民间的形象从“英雄”变为“奸雄”,为什么会这样?
曹操是个较有争议的人物,唐宋时期他在民间的形象是“英雄”,但到了明清时期却变成了“奸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很出色的文学家。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争霸、战乱频仍的年代,曹操一生南征北讨、先后扫平中原群雄,统一了北方;他还率先采取屯田政策,有力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中原得到了安定,并为日后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先生的妙笔生花之下,曹操又是一个“奸雄”的形象,他把曹操置于纷繁的矛盾冲突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刻画。
在小说中,曹操既有攻城略地、暴虐害民、甚至为报父仇而做出血洗徐州之类的暴行,又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严纪、爱民的行为;
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逼宫弑后、僭越不臣的行径;又有以周文王自喻、为汉室讨伐群雄而做忠臣的自我表白;
在古代民间,曹操之所以遭到非议,并不在于他姓曹,也不在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主要在于他的奸诈无道、暴虐害民、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的恶行。
因而在宋元年间,三国故事广泛流传后,本来就具有多面性的历史人物曹操,逐渐变成了丑和恶的化身,甚至成为彻底被否定、被鞭挞的形象。
在民间,大约到了南宋年间,曹操便基本上成为了反面形象,并在此后的诗文、话本、杂剧中,曹操奸臣的形象更加清晰、完整。
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是宋元以来民间“尊刘抑曹”之风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体现,典型地表现出了百姓阶层的对曹操的态度,其作为奸臣的角色形象也基本定型了。
到元末明初时,罗贯中先生创作《三国演义》时,对曹操的态度是有褒有贬,但更多的是贬多于褒,作为本来就倡导“尊刘贬曹”的他,更是着力突出曹操“奸雄”这一形象。
这样一来,随着《三国演义》逐渐在全国广泛的流行,曹操也就成为不折不扣的“奸雄”代表人物。
- 2025-05-13女的养什么狗合适养狗狗最适合女生养的5种
- 2025-05-13王伟养猫生病劳动节快乐知识不够用了新房团
- 2025-05-13到底猫好养还是狗好养猫猫和狗狗哪一个宠物
- 2025-05-13南昌养猫领养赶紧南昌有400多条狗等人领
- 2025-05-13像养狗一样养孩子用养狗的心态养孩子你还会
- 2025-05-13养猫的场景英语英语故事让我们一起见证猫咪
- 2025-05-13养狗养出来孩子的味道养狗狗就像养孩子一样
- 2025-05-13中国可以养哪种狗最多为什么农村养宠物狗的
- 2025-05-13养狗身上会螨虫吗怎么治狗狗身上长螨虫怎么
- 2025-05-06百家号农民装修农村别墅装修轻钢加玻璃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