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螺纹磨床

古人的内衣穿什么是只穿肚兜吗

2023-11-24 来源:橙子资讯

古人的内衣穿什么?是只穿肚兜吗?

说到内衣相信很多朋友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大堆的内衣品牌,要么舒适、要么性感、要么束身,不同的质地、不同的图案,由于贴身而穿成为较为私密的衣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内衣的款式也变得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为了贴身服务。

现代内衣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材质与功能上做出了改进,使内衣更加的舒适、塑形,能够充分显示出女人婀娜身姿的内衣显然最受到欢迎,因此也出现了铺天盖地的内衣广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生产出无数的品牌内衣。

而古代的内衣在我们最初的印象里就是“肚兜”,至今仍然被穿戴使用,不止是孩子的专享,成人女性也有很多公然内衣外穿的肚兜。那么古人的内衣具体穿什么呢?其实肚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古人的内衣袖里乾坤超乎你的想象。

一、内衣的最早记载

远古时期的人类茹毛饮血、树叶蔽体,从那时候可以看出,人类对私密部位已经引起了重视,除了遮羞避丑之外,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文明的进化,布匹的产生,人们开始制作衣物,内衣也逐渐随之衍生而出。

内衣最初由何时起源已经无处可考,但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这里面的“泽”字就是指内衣,穿在战甲之内的衣物,贴身而穿能够起到消汗的作用,也被叫做“汗衫”,大概如今的汗衫也是沿袭了古人的叫法吧,这是古代男人内衣的记载,女人的内衣当然也有史据可考。

回顾历史,唐朝女子的衣着最为开放,内衣外穿更是普遍现象。唐朝女子以丰腴为美,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半露酥胸,肩披薄纱是当时最时尚的打扮,一半朦胧、一半性感,唐代的女人看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韵,而保证她们不春光外泄的内衣叫做“诃子”。

“诃子”属于无带内衣,它的文章都在内衣的下半部分:在胸下部有系带,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者用其他带子束紧,以此起到固定胸部的作用。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相传“诃子”的发明者是杨玉环,宋代的《事物纪原》中记载:“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

这里面讲了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绯闻,是真是假无法推断,毕竟在正史与野史之中在作者的笔下都会添油加醋,以达到吸睛的目的,古代亦是如此。

我们且不论事件的真实性,只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诃子”在唐代是非常普及而又时尚的内衣了,只是由于“诃子”和杨贵妃扯上了关系,红颜祸水的罪名似乎与“诃子”也逃脱不了干系,到了宋朝时,“诃子”便停止了使用,名为“抹胸”的内衣取而代之。

宋朝的“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厚度也有单夹之分,形式不一。

与唐代的“诃子”相比,宋朝的“抹胸”显然向含蓄、婉约方向发展,凡事月盈则亏、物及必反,唐代的过度开放,到了宋朝就变得相对保守,宋人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与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从“抹胸”上就可看出一二。

到了元朝时期,虽然是外族统治,但在内衣是并没有过度开放,但塑身塑形成为了内衣的主导方向。元朝的内衣名为“合欢襟”,与前朝的内衣相反,“合欢襟”是从后往前穿,并且胸前有扣,或者用束带代替,主要起到束胸的作用。

明朝的内衣名为“主腰”,相比于宋朝的内敛,明朝在元朝的内衣基础上,更偏向于束身功效。外形与现代的背心相似,对开双襟,分别缀有三条襟带,或者是纽扣,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里也曾写到孙二娘穿着主腰,“……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可见明朝时“主要”是非常普及的纹胸了。

“肚兜”是清朝的内衣,由于年代相对较近,一直流传到今天。“肚兜”通常都是以菱形为主,肩部与衣角两侧有带,可在颈后与背后系住,材质以棉布、丝绸为主,颜色则以红色为多,一般上面还缝有精美的刺绣。

小结

古人的内衣经过千变万化发展到今天,成为舒适、安全的纹胸,拢胸塑身是现代内衣的主要功能,虽然与最初的保暖实用相背离,但毕竟时代的变化,取暖的作用完全可以不需要纹胸来承担,毕竟美才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吗?

康奈尔大学统计硕士

美国留学中介机构

沃顿商学院世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