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曹操用这3个创举拯救百姓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曹操用这3个创举拯救百姓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那是一个各方英雄施展才华的年代,也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曹操,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3个创举,切切实实的改善了当时的民生环境。
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自古以来,选拔人才一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上古时期,部落首领挑选贤能之人带领部落发展,后来发展到西周父死子继,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可见在选拔人才的道路上,古人一直在孜孜不卷的探索着。
东汉末年,察举制和征辟制早已腐朽,阶级固化,各地的士族门阀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忙着搞土地兼并,牢牢把握住人才晋升的渠道,好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那时候,如果寒门子弟不投靠士族,不为士族谋利,那他注定是没用未来的,只要通过士族门阀,寒门出身的人才有出头之日,所以说,人才不是为皇帝所用,反而都变成了士族们争权夺利的工具,长此以往,国家怎么会好呢?
英明如曹操,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让人才都为国家所用,他开始打压世家大族。他选拔人才不问出身,只看能力,看他能不能忠于国家。即使缺乏仁义孝悌等封建礼仪,也可以为国效力。
去掉了那些虚伪的礼教,没有了家族的相互庇护,曹操掌握了更多的人才。这些寒门子弟纷纷走上朝堂,帮助曹操镇压世家,防止世族大家影响中央权力。
至于军事领域,于禁、张辽、张郃等将领都是寒门子弟。他们在曹操阵营中颇有建树,深受他的信任。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对寒门子弟的提拔有了丰厚的回报。
曹操在世时,前后三次发出“求贤令”,这种不拘一格求人才的态度,就能看出曹操他有多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兵农结合,不仅增加了战士保家卫国的信念,也逐渐提高了曹魏政权的生产力水平。即使在今天,一些地区仍有兵民结合的方法,如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区。
综上所述,不管曹操这个人物的争议有多大,他发布的这些措施都是利国利民的,历史证明了他的眼光和抱负远超常人,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东汉百姓来说,曹操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救世主了。
- 2025-11-05云旅游重庆云生活大数据来了云旅游成新宠杭
- 2025-11-05情侣旅游哪里好情侣必去的十个浪漫旅游地
- 2025-11-05安阳旅游专线五一过来玩安阳开通免费旅游交
- 2025-11-05旅游自媒体平台国内首个官方旅游自媒体平台
- 2025-11-05奥克兰夏天旅游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一日下
- 2025-11-05齐河旅游城市坐着公交游齐河这两条线路串起
- 2025-11-05旅游景区单车4A级景区为赛道全球顶级山地
- 2025-11-05新疆旅游身体变化新疆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叹
- 2025-11-05普宁春节美食攻略旅游只有国际大普宁的小伙
- 2025-10-28厨余垃圾小窍门氮磷钾肥不用买厨房垃圾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