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官到底有什么途径汉朝有两种用人方式
古代做官到底有什么途径 汉朝有两种用人方式
对古代当官途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周代起,朝廷就已经很注意官吏的选拔工作。有些官吏可以世袭,但不是所有官吏都能世袭,自产自销者只是一小部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间的征逐吞并愈演愈烈,各个小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社会都希望有个客观标准来解决复杂的人事问题。秦国政治家商鞅,大胆否定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弊政,实行以军功选官的崭新制度,引起一片叫好之声。但是,商鞅的办法还是难管长远,在选拔官吏的问题上,还得继续寻找好办法。刘邦建立西汉,百业俱兴,感受到了人才的短缺。逐步建立起了“察举”、“征辟”两种选人用人方式。
这种选拔官吏的方法与两汉的“察举”、“征辟”制度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是把人事大权从人生地疏的州、都长官手里,转移到熟悉本地、专管升降的“中正”手里,而且,人才分出高下,便于量才录用。然而这种办法实行了不久,又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各地的“中正”官多由地主富户和有名望的人担任,他们把持着选拔官吏的大权,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畸形局面。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正月,刘毅上疏请求废除“九品中正制”,他历数了这种选人制的八种弊端,得到了汝南王司马亮、司空卫瓘等人的支持,但晋武帝司马炎没有答应,助长了这种不公平制度。《南齐书》写道:“乡举里选,不核才德,其所进进取以官婚胄籍为先。”那时贵族子弟20岁就可做官,而平民百姓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要耐心等到30岁才能当上小吏,许多底层知识分子,被堵死了做官的门路,他们发出了“贵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悲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种选官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但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人们只能听之任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有识之士怀才不遇,不仅是社会的发展的弊端,更是人才的悲哀!
- 上一篇:陈叔宝为什么会成为陈朝的亡国君主他平时都
- 下一篇:忠臣良将真的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吗
- 2025-11-05神农顶旅游大巴神农架三天两晚出行攻略神农
- 2025-11-05澳洲旅游签如何转学签澳洲旅游签转学签靠谱
- 2025-11-05昆明到丽江旅游攻略昆明大理丽江6天精品攻
- 2025-11-05巴西圣保罗旅游攻略旅游攻略圣保罗巴西的商
- 2025-11-05想出去旅游男友不愿意另一半不喜欢出去旅行
- 2025-11-05哈尔滨旅游注意事项须知哈尔滨旅游需要注意
- 2025-11-05左家湾旅游垣曲县启动左家湾文旅康养综合体
- 2025-11-05伦敦旅游周杰伦周杰伦伦敦演唱
- 2025-11-05情人旅游节三亚湾情人湾水上旅游活动推荐水
- 2025-10-28防护疫情小窍门歌谣朱广权播报防疫顺口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