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开启了魔幻的15年。
之所以说“魔幻”,是因为王莽新政几乎得罪了国内所有阶层,不准土地兼并不准买卖奴隶,得罪了地主豪强;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得罪了大商人;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农民,最后却是国家更狠的剥削农民;多次反腐,高标准道德整风运动,又得罪了官员阶层……而王莽新政的目的又是打造一个理想国,实现天下大同。简而言之,王莽目标无比高尚,但最后却几乎让所有人都利益受损。
对内魔幻,对外就更魔幻了。
王莽篡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汉人地矛盾非常激烈,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旦夕存亡之际。于是,作为道德表率的王莽,得到扬雄(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赋家)、刘歆(刘向之子)等文人支持,本身又是外戚,家族势力极强,于是才能在天下支持下篡汉。天下人期望王莽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王莽篡汉不是享受,而是沉甸甸的重担压在他的小肩膀上。
按理说,想要解决西汉末年的严峻社会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就必然要与外部异族保持一定和平,尽量别激怒外部势力,能不打的仗尽量就别打了,但王莽思路异于常人,认为“安内必先攘外”,先后向“万国”一一宣战,态度强硬的令人意外。
02
2,将异族降级还不够,王莽还给异族族名与首领名称更名。比如,匈奴单于本为囊知牙新,王莽派人携带重金,以“中国不得有二名”为由,劝说匈奴更改为单名,匈奴单于摄于新朝威势,于是更名为“知”,以示“慕从圣制”,但没过几年王莽又要求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又过了几年,王莽要求匈奴改名为“恭奴”,单于更名为“善于”等。无疑,这些明朝带有侮辱性质,让匈奴非常不满。
关于王莽为外部势力更名,最广为人知的是高句丽,被强迫更改为“下句丽”,此外国内还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也被一一更改,比如长沙国改为填(镇)蛮,陇西郡改为厌戎等等。总之,王莽仿佛希望通过儿戏般的更名,贬低对手,来实现对异族的压制或心理优势,但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西南夷、匈奴等反叛新朝,根本原因在于王莽操之过急,频繁插手其内部,威胁到了部分酋长的地位与利益,由此导致这些势力反叛。比如,改变羁縻政策想要直接管理西南夷,甚至直接杀其首领;在匈奴问题上,分化瓦解匈奴,直接参与匈奴内部权力斗争。
王莽对外如此强硬,原因非常高尚,即王莽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真正让外部势力臣服,改变西汉时期实行的“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实现新朝真正一统天下的目标,同时做到西汉没有做到的事情,显示出新朝取代西汉的正确性。与王莽新政的出发点一样,都非常令人敬佩。
简而言之,在实际执行中,王莽操之过急、不顾国情、幺蛾子频出等等,导致对外政策的崩盘,不仅没能起到“四夷宾服”,“内华夏而外夷狄”,儒家提到的天下大同,反而是“四夷皆反”。内外交困时,王莽又不仅不顾国情,反而继续强硬到底,先后对周围势力一一宣战,典型的是软的不行就上硬的,关键还几乎都打了败仗,丢掉了西汉建立的“一汉敌五胡”的自信,最终成为新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现代史学家研究时指出王莽属于典型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目标很诱人,但执行一塌糊涂。
- 2025-05-13养猫手上起湿疹猫咪常见6大皮肤病手把手教
- 2025-05-13新泽西领养猫12岁暖心男孩亲手为收容所猫
- 2025-05-13唐山中海养猫养一只酷酷的猫欧拉闪电猫
- 2025-05-13未来人喜欢养什么宠物狗退休了想买个宠物狗
- 2025-05-13养猫奋斗的年纪东湖评论为何年轻人热衷养猫
- 2025-05-13阆中市哪里有养狗证的如何办理狗证
- 2025-05-13养猪比养狗强养养猪养鸡养狗每一样都是为了
- 2025-05-13机关单位可以养猫养狗养猫有明确要求西藏发
- 2025-05-13商品房里养猫漳州奇葩男子在商品房里养鸡
- 2025-05-06好易家装修贵吗好易家装饰无醛整装新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