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脑剥线机

公孙弘的为人有哪些值得赞赏之处虽然圆滑但

2023-12-19 来源:橙子资讯

公孙弘的为人有哪些值得赞赏之处?虽然圆滑但心系朝政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西汉时期丞相,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武帝一朝,一共启用过十三位丞相,七位非正常死亡,剩下的要么碌碌无为,要么战战兢兢。只有公孙弘活得最精彩,不光有所建树,还在任上寿终正寝。所以如果说公孙弘是汉武帝一朝最成功的丞相的话,这个评价可谓十分恰当,实至名归。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如此悲催呢?原因就是汉武帝行皇权独裁,与相权矛盾很深。这就导致丞相们要么结局悲惨(比如庄青翟、田蚡、公孙贺),要么屈从皇权,做个尸位素餐之人(比如石庆)。越到后期,丞相们的存在感越低,末年公孙贺因为被任命为丞相,竟被吓哭了!

那么公孙弘何德何能,凭什么活得那么精彩呢?

品行好:为人简朴,不作伪,不结党营私

《史记》对公孙弘的人品,采以鄙视的立场,其实不公平。公孙弘的为人,至少有三点值得赞赏。

生活简朴:公孙弘身为丞相,俸禄不菲,但是他“躬身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把钱都花在了奉养贤士身上,自己穿布衣盖破棉被。因为过于简朴,还受到了政敌的诽谤,认为公孙弘是沽名钓誉。

不作伪:面对汲黯等人的指斥,公孙弘坦言承认自己就是沽名钓誉,并说,沽名钓誉总比不顾名誉,挥霍奢侈违法乱纪好吧?作为一名丞相,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如果还继续“沽名钓誉”,其实就已经不是沽名钓誉了,而是一个人的品行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不结党营私:汉武帝非常反感大臣们养门客,公孙弘却例外,他在府中开东门,专门用来接待门客学士,却从来没因此受到汉武帝批评和猜忌。原因就是公孙弘养客却不结党,更不营私。丞相之位,本就是利益矛盾的中心,很多人就是死于此,比如田蚡、窦婴。公孙弘能让自己置身于利益纷争之外,跟他独善其身的修为息息相关。

这是这些优良的品行,让公孙弘虽然时时刻刻处于流言蜚语之中,但是没有人能真正抓到他的短处。

这就是公孙弘的沟通技巧,虽不强谏,但是会用妥协的方式,达成目的,不追求完胜,而是力求成果最大化。假如公孙弘一味跟汉武帝顶牛,会那么痛快地答应罢西南夷和沧海吗?恐怕直接罢了公孙弘!

最成功的丞相,为何被后人看不起

公孙弘虽然事业成功,可是在历史上,对公孙弘的诋毁颇多,包括司马迁在内,史学界大多认为公孙弘是个两面三刀,明哲保身,擅长逢迎的无原则的小人,甚至是一个阴险歹毒的家伙。

笔者个人认为,公孙弘被妖化了。

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态度,就存在太多贬抑,对公孙弘这种缺少骨鲠之气的人,也是很不欣赏,乃至于鄙视。正统的儒生们,更不接受公孙弘看似软弱,对皇帝一味奉承的做派。再加上公孙弘的思想,是儒法兼用,为儒生们所不喜。

其实客观分析,公孙弘虽然圆滑,但作为丞相,首要责任就是协调百官与皇帝的关系,维护朝政稳定,偏激的作风,显然更不适合。

洁身自好,不结党营私,一心扑在朝政上,这样的人不应该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

中国化工贸易期刊官网

居舍官网

新美域期刊

信息与电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