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遣兴赏析词人辛弃疾对当时的现实很不
《西江月·遣兴》赏析,词人辛弃疾对当时的现实很不满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一起来看看吧!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上一篇:电视打开黑屏什么原因导致
- 下一篇:寒食雨二首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 2025-11-05衡阳到青岛旅游攻略节后部分机票价格大跳水
- 2025-11-05现在可以去厦门旅游吗厦门还能不能来厦门什
- 2025-11-05连云港旅游花果山连云港花果山约玩攻略
- 2025-11-05陪母亲旅游心情短语今年的国庆节我决定带母
- 2025-11-05旅游壹家五星级四星级21家德州将重点培育
- 2025-11-05尖峰岭旅游攻略尖峰岭
- 2025-11-05去哪儿的旅游团靠谱吗本地人吐槽哈尔滨旅游
- 2025-11-05海岛旅游深圳国庆想去海边浪19个深圳宝藏
- 2025-11-05平潭旅游点蓝眼泪挑旺平潭旅游市场
- 2025-10-28窗缝漏风小窍门冬天窗户漏风家里冷飕飕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