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内容唐代科举有何政治
探索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内容,唐代科举有何政治意义?
唐朝统治者注重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于是出现了每年定期考试的制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自夏商周时代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选官用官制度,各朝各代在这方面的制度也都不尽相同。从夏商周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到秦国的按照内功受爵,再到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最后到了隋朝,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科举制。
从这一发展历程来看,科举制出现之前,一般都是依照门第出身、或是功绩评说来选拔人才,平常的寒门子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途径,也就造成了官员选拔的单一,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公平。
在科举制出现之后,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以“考试”的形式选官,这一制度大大增加了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将更多的人才吸纳到中央集权统治的范围内,提升了官员的整体素质,有力加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01.“官本位”思想的形成
自古以来许多人都以做官为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在社会上形成,从事其他行业的人被人们贬低,只有读书做官才是人生的正途。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就能够完成做官的目标,并且如果一路顺利,就可以光耀门楣,受到全社会对他的尊敬,但如果没有考中,就会觉得非常丢人,从而陷入考试的怪圈。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其最初选拔优秀之人做官的初衷渐渐被遗忘。为了能够通过考试,考场上的作弊之风愈发严重,甚至不惜有人贿赂考官、找人代替自己考试,只为了给自己求得一个官位,导致了科举考试的畸形发育,更加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这种官本位的思想风气将读书与做官紧紧联系在一起,导致形成了以做官为最终目的的风气,影响了唐代之后所有朝代的教育,同时在今天社会上仍然可见其身影,具有深远的影响。
02.阻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有着一个明确的鄙视链,依次为士、农、工、商,其中士的地位最高,从商的人社会地位低下,因此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就要读书,就要通过科举考试,这是唯一的途径。
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侧重点在文学,在于人的文史知识,以儒学为主,尤其以经义诗赋为考察的主要内容,从而就忽视了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导致了从事科技研发人员的不受重视,也鲜少有人从事这一领域,因此中国在自然科学这一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唐代正式确立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为久远的选官制度,唐代之后的各个朝代几乎都沿用了这一制度,因此无论是对当朝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在带来社会繁荣,选贤举能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到清朝科举制度越发僵化,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 上一篇:孙策死后大乔怎么样了大乔与小乔的结局如何
- 下一篇:春分养生吃什么好
- 2025-11-05上海巴西旅游签证2023年最新巴西旅游签
- 2025-11-05旅游导览栏手指轻点寻找吃喝玩乐地中山全域
- 2025-11-05鼎山旅游攻略旗冠顶游玩自驾攻略福建版里约
- 2025-11-05去耶路撒冷旅游多少钱五一还在犹豫去哪吗3
- 2025-11-05川西旅游包车电话欢迎大家加入川西观光旅游
- 2025-11-05德格到昌都旅游西藏行D4甘孜182km德
- 2025-11-05带着爸爸去旅游带着老爸去旅行慢慢的不着急
- 2025-11-05西塘古镇旅游节2023第十一届西塘汉服文
- 2025-11-05去菲律宾旅游的团菲律宾中国旅游团自马尼拉
- 2025-10-28番茄炖牛肉的小窍门番茄炖牛肉的家常做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