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族是如何择婿的择婿观是如何转变的
唐朝士族是如何择婿的?择婿观是如何转变的?
唐朝,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魏晋南北朝士族崛起,士族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唐朝,女性作为士族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于她们未来夫婿的选择也是十分的慎重。
古代的婚姻,尤其是上层社会的婚姻往往包含着诸多的因素,强强联合,巩固家族利益、提升家族地位、延续家族的兴旺,这些利益在婚姻关系中往往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门阀士族在唐朝的影响力减弱,并且逐渐衰落。而科举制在唐朝得以完善,迸发出勃勃生机,前期以门第为士族择婿的标准也随之改变,后来择婿则更加重视男子在科举当中取得的成绩。
两种择婿观不能割裂来看,它们是有很大的内部连续性,归根结底还是为家族的利益做长远的考虑。
一、唐代士族
士族指名门旺族,是两汉到隋朝的选官的依据,到了唐代科举制逐渐作为选官的重要途径,士族的影响和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在唐前期士族的仍然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通过军功和科举入仕的新贵族地位得到提高。武后继位之后颁布《姓氏录》提高了没有门第支撑的官员地位,新旧贵族之间的阶级限制也逐渐模糊。唐后期对商人的歧视也有所减弱,总而言之在唐代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等级秩序也在不断地松动和模糊,这是择婿观念转变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科举制的不断完善。
唐初科举制刚刚开始实行,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举选择官吏逐渐变得更加合理,许多贫民子弟因为科举走入仕途,步入士族行列,更多的有学之士不断进取,使得士族地位逐渐下降,加之国家重视科举,士族开始把择婿目光投到那些“潜力股”身上。
总之士族择婿观念的转变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
士族择婿观念的转变打破了旧士族势力,打破了旧士族的权力垄断,扩大了科举士人入仕的途径,也有利于国家内部团结和统一。
总结
择婿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古人对婚姻大事的考虑甚至比如今的人们更严谨。
在唐朝初期存在新旧贵族两股势力,新旧士族在择婿时更多的考虑政治因素、家族门第和自身的利益,一来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二来加强对权力的垄断。
但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士族择婿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开始的重门第演变为重视才学,这是国家政策所致,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科举制的发展。择婿观念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使得阶级界限逐渐松动和模糊,增强了阶层的流动性。
- 上一篇:在打到多尔衮的同时又扳倒了鳌拜索尼是如何
- 下一篇:西汉开国诸臣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 2025-07-03厨房八角知道除了做菜还能治病吗
- 2025-07-03甲状腺切除后对身体的影响有哪些甲状腺切除
- 2025-07-03为什么要经常做肩颈运动疏通经络多做这5个
- 2025-07-03健康女性必备的九款食物
- 2025-07-03不同水果营养不同草莓防癌葡萄降压
- 2025-07-03枸杞的功效与副作用枸杞的功效有哪些
- 2025-07-03三九贴开始了散寒调血又防病
- 2025-07-03常吃烤肉警惕6大健康危害
- 2025-07-03初春四招有效防流感常带香囊可增强免疫力
- 2025-06-27家装修提取公积金装修房屋可提取公积金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