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清朝甘肃冒赈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员都
探索清朝甘肃冒赈案的始末,其中的涉案人员都有怎样的结局?
清朝“甘肃冒赈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贪腐大案。甘肃各级地方官员以赈灾之名,欺上瞒下、共同贪墨赈灾银,这就是令人称奇的“甘肃冒赈案”。
01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苏四十三率回民反清,进逼兰州,乾隆急调附近官军进剿。正在皇帝为军饷的事发愁时,甘肃布政使(辅助总督、巡抚主管财政、人事、刑名的官员)王廷赞,主动上奏,说:臣愿意将多年存下的四万两养廉银捐出,以资兵饷。
按说,这是好事。但乾隆却从奏折中看出了问题。养廉银的多寡,和地方的经济状况是挂钩的。同级别的官员,经济好的地方,养廉银就多,经济差的地方,就少。甘肃是个穷省,王廷赞是怎么攒出四万两银子的?
于是,乾隆传谕人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的李侍尧,查一查中间有什么猫腻。
乾隆又想到,阿桂到达甘肃兰州一带后,经常提到这里阴雨连绵,无法用兵,然而前任甘肃布政使王希望却连年奏报旱情,请求赈济。不久前,调任浙江巡抚他主动捐出50万两,提出用这笔钱来修筑海塘。
03
话分两头。运在西北的李侍尧通过审问甘肃按察使福宁,得知王谟望私收折色银。清查了甘肃各地粮仓,发现没有一颗粮。这与王亶望的供词不符。
为了找到更多证据,他连夜调阅布政使司账簿,终于找出了冒赈的证据,只剩下官员舞弊分肥的情况还没有搞清楚。
王廷赞离开后,甘肃大小官吏群龙无首。他们有的藏匿金银,有的则开始交代问题。皋兰县一位书吏交代,他的手中有一本真账册。就此,案情取得重大突破,官员们纷纷交代。
面对如山的铁证,王谟望、王廷赞不得不叩首认罪。
大清律规定,贪污一千两以上的官员处死。但甘肃上下几乎无官不贪,如果按律处理,涉及的官员就太多了。乾隆被迫放宽尺度,贪污两万两以上的杀。但就是这样,还是杀了56名官员,流放了46名官员,其余革职、病故、畏罪自杀的官员也有数十名。那位劝说乾隆允许甘肃开捐监于敏中,早已去世,但他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子孙的也失去了做官的资格。
- 上一篇:吃草莓有什么好处
- 下一篇:孙权偷袭荆州真的理亏吗刘备又是怎么戏耍孙
- 2025-07-03补钙吃什么好专家提醒补钙要注意四点
- 2025-07-03咳嗽不停喉咙痒呼吸就想咳是什么原因喉咙痒
- 2025-07-03持续低烧应该检查什么持续低烧的预防秘诀
- 2025-07-03白领女性肩酸大拯救的方法
- 2025-07-03裸睡好处多需要注意的七个细节
- 2025-07-03白头发是什么原因青少年长白头发的原因
- 2025-07-03走鹅卵石健身并非人人皆宜
- 2025-07-03解析冬凌草的功效与作用
- 2025-06-27家装装修需要哪些技能想学室内设计需要学点
- 2025-06-27家装展厅装修实景案例分享左姐今天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