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在宋明时期,节度使和总督两种制度有何区别?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节度使和总督都是地方大员,一地之最高长官,虽然它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差别仍然较大。节度使制度形成于唐朝,宋朝虽然延续,但由于宋朝整体实行“强干弱枝”的统治模式,节度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实际上最终已经沦落为了虚衔。总督制度则源于明朝,是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的产物,朝廷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制约方式,因而并未出现唐朝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分别来介绍一下两种职务吧。
节度使:宋朝时期职权大幅度削弱,最终沦为虚衔
节度使这个职位出自于唐朝,最早其实只是单纯的武将职能。其源于魏晋以来的都督,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故而有了节度使这个名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这个官职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唐玄宗继位之后,开始在各道设置采访使,其职权类似于汉朝的监察刺史,主要用来监察节制地方各级官员。后来,由于边患日益严重,为了加强边帅权力,于是开始形成节度使兼任采访使,各节度使职权开始由单一军事转变为军政财一把抓,职权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之祸。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制度开始蔓延全国,最终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明初时期,朝廷经常派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员,代表朝廷到各地安抚军民、督查政务,被称为巡抚,或被称为镇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临时官职,朝廷需要的时候予以任命,但完毕之后便即撤销。这些官员的职权虽然够大,但主要是以政事为主,军事为辅。后来,由于巡抚也要担负剿灭各地叛乱的职责,因而出现了巡抚兼提督军务这样的职务,巡抚一职这才开始涉及军务。
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朝开始首次出现总督军务这个职务,正统末期至景泰初期,朝廷开始向地方派遣总督,不过此时的总督仍然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直到成化五年(1469年),在两广设立总督之后,这才开始成为常职,并就此沿袭了下来。
从明朝总督职位的发展来看,明朝的总督更像是“巡抚+提督军务”的组合,虽说对地方财、政、军均有监督和管辖职权,但又没有直接统属关系,职权虽然够大,但受朝廷制约比较严重,因而并未向唐朝的节度使那样,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而且均为朝廷派遣制,朝廷可以随意调任。
综上所述,宋朝的节度使和明朝的总督,一个逐渐走向了没落,一个逐渐走向了成熟,两种职位的职权在这两个朝代均是在不断变化的。
- 2025-07-03八种常见食物助你的血管畅通无阻
- 2025-07-03揭秘影响肾脏健康的7个坏习惯
- 2025-07-03多吃六样食物抵御春季多发病
- 2025-07-03进入多事之秋做好三类疾病预防
- 2025-07-03口干引发的疾病你有没有
- 2025-07-03如何排毒鸡蛋如何排毒
- 2025-06-27昆明装修陈家三妹宜宾姐妹来渝寻亲我家三妹
- 2025-06-27昆明跑路装修公司有多少家涉及1200多万
- 2025-06-27昆明装修有多少家昆明家装公司哪家好201
- 2025-06-27昆明轻奢家装设计装修昆明丰立98平米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