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冬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老年人在冬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在日常生活当中,老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进入冬季以后,天气比较寒冷,仍会造成脚寒冷。会直接严重的影响到人体健康,大家需要注意冬季的预防方法,要注意防感冒,防胃病,那么,老年人在冬季要预防哪些疾病?
老年人在冬季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1、防感冒
老人感冒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感冒虽然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2、防胃病
专家表示,在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3、防中风
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防中风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是注意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疗。
4、防心梗
寒冬也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在寒冬季节要加强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好控制在15℃~18℃,以防寒邪侵袭,诱发新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5、防瘙痒
专家称,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因此,老年人寒冬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也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6.防腹泻
冬季温度还比较高,食物容易变质,人吃了隔夜菜、凉拌菜很容易引起腹泻。因为香菜具有杀菌的作用,故吃凉拌菜时可放一些。冰箱里的食物要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封存。一旦发生腹泻,饮食上多吃流质饮食如米汤、茶水,限制粗纤维食物以保护肠粘膜,恢复期可饮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杆菌可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生长。
7.防咳嗽
冬天很干燥,爱吃辣的老年人,冬季容易引发咳嗽。根据中医五味走脏的说法,辛辣的食物会损伤肺,导致肺燥咳嗽。而且咳嗽厉害就容易伤肝。因此冬季应少吃辛辣的食物而多吃偏酸性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肉食等。酸味的食物可生津,可补肝宜肺。
8.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老人容易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冬季低温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液通过血管的有效口径减小;另一方面寒冷的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小动脉痉挛收缩,使血压升高;此外,寒冷也容易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造成血栓。在预防此病上,除需要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外,要注意防寒保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发怒和急躁。饮食上要忌烟酒,保持大便畅通。大便应改坐式,不要久坐或用力。
平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调理方式,进入冬季以后,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暖,有效地增减衣物,而且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注意疾病发作时的一些治疗方式,避免出现腹泻,避免造成咳嗽,而且要注意避免瘙痒,有效地预防心梗,预防中风。
- 上一篇:孕妇能吃虾吗 孕妇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 下一篇:宝宝爱出汗是怎么回事宝宝出汗多怎么办
- 2025-07-03芦荟胶的作用是什么啊如何挑选芦荟胶呢
- 2025-07-03漫谈昆布的作用有哪些
- 2025-07-03补钙吃什么好专家提醒补钙要注意四点
- 2025-07-03肌肉萎缩如何治疗什么是肌肉萎缩呢
- 2025-07-03察指纹识别宝宝健康育儿
- 2025-07-03早上跑步后可以睡觉吗早上跑步的注意事项有
- 2025-07-03免疫力最差的10种人
- 2025-07-03护好脖子的健康颈椎病运动自疗8法
- 2025-07-03从嘴唇颜色辨别健康状况
- 2025-07-03冬季养生五要点饮食温热勿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