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鲜新闻

5个月的小宝宝怎么养好有钱人不会告诉你的

2024-05-17 来源:橙子资讯

作者:Ding心理

今天我问一个又能干又鸡血的同事,你给小朋友报那么多班,除了语数外,还有游泳,弹琴,下棋,写字,打高尔夫,这么多,你很累吧?小朋友也很累吧!

她停顿了5秒钟,意味深长地说:

没办法,如果她成绩不好,又没技能,学校里任何好事永远轮不到她。

我想起前几天另一个朋友还对我抱怨,一脸忧愁地对我说:

班级里要推选几个孩子参加外区举办的舞蹈活动,

老师课堂上问:

你们谁想参加啊?想参加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她坐在第一排的女儿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是,令人惊讶的是:老师当没看见。

回来后,这孩子为这事抑郁了至少一个月,家长劝也劝不动。

孩子哭丧着脸对她妈妈说:妈妈,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她明明看到我了。

妈妈没出声,心里很清楚,因为她女儿功课倒数,虽然喜欢舞蹈,但成绩差,也没其他技能,所以.....

我有一种吃了一只苍蝇的感觉,胸口也确实闷。

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你怎么办?

作为一名教育媒体人,也是一名心理工作者,时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和教育有关,也有和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关,家长的焦虑是很难避免的。

做父母真的不容易,向为人父母们致敬。

那么父母究竟更该关注什么?

怎么做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

如果你也时常迫不得已内卷其中,不妨参考下新的角度。

本文从教育和心理的双重角度,给出一些新的视角,可供家长们参考

1:孩子的技能学习上:学精而不是学杂。

现在这个时代和过去20年不一样了,比起平均分,我们更需要最高分。

你什么都学,势必会分散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比起样样懂点皮毛,不妨选择让他精通一技,持续下功夫,出彩的机会更大,也更符合社会竞争的雏形。

他不需要靠这个吃饭,但是他需要在持之以恒做同一件事情的过程里,感受长期主义,感受付出之后的正反馈,收获自信。

铁杵磨成针和滴水穿石,讲的都是常年累月在同一个地方下功夫,厚积薄发就是这么来的。

10000小时定律大家都听过,在一件事上做10000个小时,势必你会成为佼佼者。

但若分散了精力,是的,他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

2:给孩子掌控感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不要用命令口吻。

先写作业还是先吃饭?或者孩子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你商量,家里要给她一定的话语权,

让她自己选择,父母引导即可。

这样做,他对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掌控感,才会有主人翁意识,才会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性,有担当责任感。

心理学认为: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安排功课,她会更快乐,压力更小。

毕竟从人性角度而言,没人愿意被安排,你不愿意,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她也不愿意。不愿意的事,她不会用心做。你的强势是无效的。

引发她的自主选择,引发她对学习或某一件事的内驱力,你会更轻松。

有时,要放手放权。

3:鼓励孩子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

现在的孩子是在互联网盛兴时代长大的,他们和我们习惯性看文字不同,

他们大多看视频,但看多了视频的弊端是导致思考能力的下降,逻辑思维的破坏,

而大家都没有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能拥有,那就是稀缺资源。

是的,当众表达能力,表面看练胆量,练魄力,练逻辑思考,练语言组织,

背后树立的是人真正该拥有的自信。

4: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里要有松弛感。

你们家的家庭氛围好不好?

如果你逼她看书,而你在旁边刷着短视频陪她,那这不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你希望她知识渊博,希望她热爱阅读,那么你是榜样的力量,你也得和她一起看书,还可以互相交流,一问一答中,他的收获大增,而你功不可没。

松弛感怎么理解?

我说个反面教材,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下班回家,推开门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紧张的气氛,有点凝重,喘不过气。

如果你都有这种感受,那孩子必定有。

在松弛有爱的环境里面长大,运气就是比别人好。

我几个朋友家,他们孩子考试一直超常发挥,决定苦命还是好命的关键就在于这样的一份松弛感的心态。

钱和爱都会流向不缺的人,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不给孩子传递匮乏、僵化、紧绷、压抑,稀释他们的能量,就是对他们的祝愿。

5:要“看见”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了闹了,你总说:要坚强,勇敢一点?

这句话其实背后的意思是:你好烦,这点事都要哭?你太弱了,你得强。

但毕竟孩子还是孩子,我们经过生活历练获得的知识体系和道理,孩子不一定明白。

而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其实是忽视了孩子内心感受,你没有看到她哭闹背后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每个人情绪不佳,背后都是有各种表象原因和深层原因。

比如你今天和小人领导接触,被骂了,表层原因是你觉得自己受委屈了,你想要保护自己。

深层原因是你的一种对人生的无力感。

孩子也是一样的,你要探寻他哭闹背后的原因,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最起码,你要“看见”这背后的东西。

说了那么多,虽然没提到各位家长最关心的学习成绩,

其实各位对于提升孩子的成绩都有很棒的一套,

而以上提到的是建立充沛且正向的底层能量,这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如果父母愿意多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突破一些固有的观念,也许教育之路会更顺畅些。

文章写到这里,

我听到一位同事在和另一位同事讨论:

我给他准备200万出国留学,但估计他那个样子,回国工作,回来一个月8000元工资,

这200万我花的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两人都陷入了沉思。

作者:Ding心理

心理剖析 洞见本质 放下焦虑 感受幸福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

安德森医院就医服务中介怎么样

海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