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社会新闻

石头爸爸育儿经石头爸爸教子典范郭涛这本育

2024-06-06 来源:橙子资讯

最近,网上关于郭涛在自己的教子书上的言论,奇葩语录句句惊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广泛讨论。

这本育儿书在豆瓣评分仅2.5,很多人表示:打1星都嫌多。

唯一一次打女人郭涛回忆起曾经在一段感情中,与女方发生矛盾,在大庭广众之下扇了女友耳光。

在他看来,当时完全是女方“娇生惯养”“无理取闹”,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庭广众下吵架,让他丢人了。

自己一再忍让,但是最后却是实实在在一巴掌清脆的打在了她的脸上。这还不算完,打人之后,郭涛还自我反省,说不是有意的。

但是,女人就得"给她一个底线","她马上就老实了"。

意思大概就是,他并不觉得自己打人有错,用暴力的手段强行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然后就乖顺了。到底谁才是没有底线的那位?

接着继续吐槽这种女人"不适合结婚",书中穿插着对女演员这个职业满满的偏见:容易给男人戴绿帽、娇气、虚荣、情绪化。

郭涛也有个可爱的女儿,通告里的形象常常以“女儿奴”出现。

当长大以后她的男朋友认为她某件小事无理取闹,为了证明自己的底线,对她在公众场合强拉硬拽,并给了她清脆的一巴掌,不知道郭涛会是什么态度?

是坚持书中“有底线”的男人形象,告诉女儿是她咎由自取,还是做“女儿奴”告诉她打你的男朋友不能要?

或许打女人只是“欲扬先抑”,郭涛文中的真正用意,在于说明自己如今的妻子如何“温良恭俭让”:孝顺老人,会照顾小孩上学辅导作业,还要做家务,甚至还必须节俭。

书中用他老婆的话说,“我就是家里的全职保姆+司机+出纳”。

通篇读下来,只让人感受到,一个男人高高在上姿态,他把女性当物件,当生育机器,没有感到他的尊重和风度。温良恭俭让可以是一种女性特质,但不可以是评判女性好坏的标准,女性可以独立和强大,不是必须要依附着对方。

郭涛关起门来夸自家妻子是完全没毛病的,尤其他也对妻子的付出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正反馈,不过,当这番言论被放在公众领域,尤其还出现在一本育儿书上,就值得我们警醒了。

而他自己呢?其实几乎是“丧偶式育儿”,还被他美化为“留白式育儿”。

“留白式育儿”,还是“丧偶式育儿”?因为工作忙碌,郭涛曾错过儿子石头成长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瞬间——他第一次会叫爸爸,第一次学会走路——都没能在现场。

在他看来,在睡前听听孩子妈妈讲孩子的情况,没有例行公事般应付,而是带着思考地互动,算得上是对孩子认真负责了。什么时候当好爸爸的标准这么低?

在《爸爸去哪儿》中,石头不小心把水撒在了被子上,郭涛在节目里对他大发雷霆。

当时,大家都认为他行为太过激了,对儿子过于严厉,后来他本来也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发脾气,只表示没有足够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这本书中郭涛也回顾节目的情况,但已经完全没有了当时道歉的心态,全篇大意就是,当时这个节目,太多人喷他太凶了,但节目是被剪辑的,我私下和儿子好的时候你们没看到。

重点是,男孩就是需要被爸爸吼才能管住的,“狗都嫌”的孩子需要威慑。

郭涛的做法就是,“对石头的吼、瞪眼睛”,字里行间还能读出对这样的“威慑”的得意,“只要我对他一吼,差不多能让他安静五分钟”。

郭涛分享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爸爸妈妈脾气都比较急,好几章的标题都是“父母给了我太多负能量”、“那一年寻短见”。

一个从小情绪不被看到,不允许表达的男孩,长大后成为了父亲,于是,应对孩子情绪的唯一方式,就变成了“打击他,威慑他”,一着急,本能反应就是动手揍孩子一顿。

上一代人教育能力的缺失,造成只能选择疼痛教育这种方式。这么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潜意识地会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万种,暴力永远不应该位列其中。

郭涛估计没看过儿童心理学的书,也没看过别的育儿书,就是郭涛自以为是育儿法。

这也反映了不少父亲的通病,为什么会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是丧偶式育儿呢,因为要给亲子教育“留白”;也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暴力及冷暴力行为,给孩子留下多大心理阴影,因为要多打击孩子,要让“人憎狗嫌”的孩子听话。

打孩子凶孩子,是可取的吗?如果这本书是自传,没有问题,明星分享一点自己的家事私事,喜欢郭涛或石头的朋友及粉丝们看看,了解他更多,本来就是个人选择。

但包装成育儿书,而且这么多名人推荐,这就不对了!谢娜、李湘、梅婷,你们真的认真看过其中内容吗?

冲着明星的名头,下单的读者不在少数。

都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的认真父母。

最关键的是,郭涛缺失了对他人的尊重,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婆还是其他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是和自己一样地位平等的人。连暴力打人,都是因为要教育对方知道“底线”在哪里。

当个人价值观变成了书籍出现,这就是“文化传播”。思想陈旧,观念有毒不可怕,就怕被包装成有文化,还要传家传世。

今天是4.30国际不打小孩日,许多家长称孩子调皮,一天不打上房揭瓦。请想想并不遥远的童年,眼下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儿,也许正是当初的自己。

体罚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多些倾听,多些耐心,别把“我是为孩子好”当简单粗暴的借口!为孩子们转发起来!

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在哪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公司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