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新闻

午睡究竟好不好?

2023-09-06 来源:橙子资讯

午睡究竟好不好?

对于需不需要午睡,民众一直议论纷纷;关于午睡的真实作用,民间也是众说纷纭。总的来看,大部分国人都赞成和习惯午睡;但也有不少人持午睡无用甚至有害论,总是把“那么健康的外国人都坚持不午睡”挂在嘴边。那么,午睡到底是好是坏?其实,午睡总体上是好的,只要多加注意,绝对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剩下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习惯。

午睡在科学上符合生理要求

1、有研究表明,经常午睡可降低心脏病危险。经过一整个上午的工作学习,大脑基本都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神经受到多种刺激一直紧绷,血液流动加速,心率加快。而通过午睡可以舒缓心血管系统,降低身体紧张度,让心脏得到放松。

2、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脑细胞的兴奋一般可持续4~5小时,然后便会逐渐转入抑制状态。特别是午饭后,由于需要增加消化道的血液供应,所以大脑的血液供应明显减少,相应进入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人体的生物钟会出现一次睡眠节律,使人产生嗜睡感觉。午睡可使身体进行短时间的调整,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

3、气候对人体的学业和神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春夏季的正午时分,较高的气温使表面皮肤不断且大量往外排汗。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外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就会使人感到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同时,春夏季节日长夜短、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夜间入睡迟而早上醒得早,睡眠时间相对短,睡眠质量也不够高。此时,午睡就能帮助人们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缓解一上午的身体活动压力,舒缓精神,减少潜在的生理和心理的疾病。

4、一上午不间断的紧张工作学习,使大脑绷紧过度,思维很容易走向僵化,因而很难继续深度的创新的思考。然而,借助午睡,紧张的神经可以得到放松,使大脑运作恢复正常,思路重新打开;睡眠中也有利于大脑更好地处理和重组信息,巩固已学的知识,从而能腾出更多空间存储新信息。短暂的午睡有助大脑走出之前的思维僵局,更好地提高接下来的工作效率与创新性。

午睡也有必须注意的细节

1、睡眠会使心率相对缓慢,脑细胞兴奋度降低,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老年人、血压过低的人、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因脑血管变窄而常出现头昏、头晕的人是不支持午睡的。忽松忽紧的神经会很大地刺激血液流动。

2、午睡切忌在午餐后立刻躺下,应休息15分钟至30分钟后,等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再睡。

3、理想的午睡应该是平卧或侧卧,不宜俯卧,也不宜伏案午睡或坐着打盹。伏案午睡和坐着打盹,都易引起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头晕乏力、视觉模糊、耳鸣不适等,时间长了还可引发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病症。俯卧时,因需歪头侧颈,且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加,易产生多方面的不适。

4、睡觉时间不要太长,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否则一是进入深睡眠阶段突然醒来,大脑皮层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网也不能立即开放,这就必然造成大脑出现一时性的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

其实,午睡是没有益害之分,也无所谓好坏的;更多地还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身体感受。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改掉不好的小习惯,正确入眠,午睡,睡睡更好!

中国储运期刊官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

海外文摘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