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15个月的宝宝怎么养肝(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肝方法?)

2024-07-04 来源:橙子资讯

偶然看到几年前网上的一篇文章——年轻的生命早早夭折,忍不住又想说一说有关伤肝和护肝的话题,毕竟肝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器官,很多功能都离不开肝脏,包括新陈代谢、合成、生物转化、解毒和分泌排泄胆汁等。虽然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功能,但如果平时不注意爱护自己的肝脏,一旦出现严重肝损害或慢性肝病,那么就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何首乌是伤肝的罪魁祸首

一、警惕含有何首乌的保健品和药物

其实此类悲剧的发生已不仅一起,而早在2014年,国家药监局就对保健食品中何首乌的每日用量有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含何首乌的保健食品在标签上要标注,特别是「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为不适宜人群,提醒消费者注意「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按说,合理使用中药确实有一定疗效,但实际上很多商家的宣传只是过度神化了何首乌的药效,却对其肝毒性闭口不谈,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何首乌是有毒的,而且目前含有何首乌的药品多为非处方药,不少保健食品及洗护产品中也含有何首乌。人们可以自行购买,一旦过量服用,发生肝毒性甚至威胁生命的案例不在少数。

这种国家级文件难道是一纸空文吗?

二、务必重视药物性肝损害!

国内其实早就有《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是由国内专家根据临床病例总结出来的,根据《指南》的定义,所谓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

国内指南对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定义

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等。国内有报道相关药物涉及TCM(23%)、抗感染药(17.6%)、抗肿瘤药(15%)、激素类药(14%)、心血管药物(10%)、NSAIDs(8.7%)、免疫抑制剂(4.7%)、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2.6%)等。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

肝病是全球9大致死疾病之一。据临床流行病学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或慢性肝损伤,包括脂肪肝、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国内报道较多的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的中草药就以何首乌、土三七为代表,用药时间越长,累计用药量越大,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三、肝损伤会表现出哪些异常?

1、血清氨基转移酶和同工酶(serum aminotransferases tests)升高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一旦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可以说是比较灵敏的指标,如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急性病毒性肝炎都会出现转氨酶的异常升高;某些其他系统的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肺梗塞、胰腺炎、皮肌炎等也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严重肝硬化、肝癌的转氨酶反而有可能正常。

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多种指标异常

2、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的升高和肝功能密切相关,即黄疸,是严重肝损伤的一种表现,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一种表现,根据黄疸高低程度可分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总胆红素水平17.1~34.2mmol/L),轻度黄疸(总胆红素水平34.2~171mmol/L);中度黄疸(总胆红素水平171~342 mmol/L);重度黄疸(总胆红素水平>342mmol/L),胆红素越高,肝损伤越严重,而且胆红素的水平要比转氨酶更为重要,往往见于晚期肝硬化或严重肝损伤。

正常肝脏和肝硬化的区别

3、白蛋白和血浆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

肝细胞可以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白蛋白、糖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转运蛋白)等,严重肝病时就会出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合成减少,容易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出血不止,以及低蛋白血症,腹水等。

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肝药物?

根据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上有解毒类药物(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减轻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持续损害)、促进细胞再生类药物(修复肝细胞的结构来让肝细胞发挥正常的功能,主要有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和高能多烯磷脂酰胆碱)、利胆类药物(促进肝脏分泌胆汁和排泄,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茴三硫等)、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促进人体能量代谢,保持肝脏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从而有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包括新陈代谢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辅酶等)、促进蛋白质合成类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促进疾病恢复,包括支链氨基酸和复合氨基酸等),以及中药制剂(抗炎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而降酶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肝损伤不能因为转氨酶正常就忽视

针对不同病因的肝病患者,应选择不同药物,如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为主,保肝药物可选择抗炎类和营养补充类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保肝药物选用类激素作用的抗炎类加用利胆类药物;药物性肝炎--及时停止伤肝药物,保肝药物可使用抗炎类药物、利胆类药物、解毒类药物或激素;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严格戒酒,控制体重,可使用必需磷脂类等。

结语

肝脏组织学的改善通常滞后于肝脏生化学的改善,目前评估肝功能的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转氨酶,也就是说,即使当转氨酶恢复正常时,肝脏的炎症可能继续存在,因此一般来讲,肝脏损伤恢复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6个月,抗炎保肝药物可以快速控制肝脏炎症等损伤,不仅快速恢复肝脏生化指标,避免疾病恶化,而且有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持续的抗炎保肝,更有利于彻底消除肝脏炎症。

美国本土海外医疗机构

国际医疗中介收费

安德森看病中介怎么样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