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中央经济

关于养花创意标题(由《花之语》想到的)

2024-07-05 来源:橙子资讯

文|汪家明

大约是1999年春,我去范用先生家聊天,他正因老朋友萧乾去世而难过,拿出一本1947年晨光出版公司印刷的《英国版画集》,告诉我,这是萧乾编选的,开本和样式都追摹鲁迅当年编选并写序的《苏联版画集》。我看了很喜欢,就回去重印出版了。其实,画集中的一些作品此前已被翻制印行,比如活跃于“二战”前后的女版画家格特鲁德·赫米斯的花卉作品,尤其是那幅充满装饰风味的《花》,被许多报刊使用。我也曾惊讶于这幅版画的精致和气质,认为可以复制放大,挂在书房。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有三百多幅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珍藏画作的《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掀起了一阵阅读和出版的热潮,其中许多19世纪的英国花卉图谱,笔触细密,可看出赫米斯的传承源头。

英国人和中国人审美之不同,从花鸟画上即可看出。18、19世纪英国花鸟画的流行,似乎与博物学的兴盛相关——起初是旅行探险的博物学家,为了记录动植物标本而画。有的雇请随行画家,有的干脆自己动笔。不言而喻,科学标本需要记录哪些位置、突出什么,博物学家更明了。在这里,科学第一,审美第二。当时留下来的许多花卉图谱,除了花朵枝叶之外,还会在空白之处画花苞解剖图、枝干横切图等。中国的花鸟画有悠久历史,可是千百年来以写意为主,逸笔草草,重在生趣,不重细节;即便是重彩的工笔画,也是审美第一,无论科学的。中国人缺乏博物学的传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虽有药草图一千余幅,但与英国博物绘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博物学图谱的流行还和印刷有关。萧乾说:“一部英国版画史本身便是一部印刷技术史。”由于花卉的丰富和美丽,它潜在的审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普通人家挂一幅花卉图谱是很惬意的事情,可是手绘的图谱很难得到。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编号印发、几可乱真的复制品为大众所接受。到了19世纪中叶,分色套印技术愈加成熟,凯迪克、格林纳威的彩色儿童绘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彩色花鸟图谱印刷品也更便宜易得。《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所依据的19世纪末出版的几百本《熟悉的花园之花》小册子,就是那个时期的珍本。可能是为了普通读者有能力购买,从而分册印制,其实这些作品1875年就已经出版了两大册精装合订本。

《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

崔莹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值得玩味的是,这位爱德华·休姆所绘,似乎不合科学标本惯例,是审美第一,科学第二,正如崔莹界定作者的职业,首先是“插画师”,其次才是“植物学家”。我猜,这种界定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些画作本来就是为科学考察而完成的,但符合感觉。相比同时期许多科学图谱,这些花儿不但色彩和造型美妙,而且显然包含绘者的情趣,堪比艺术家的创作;反之,正因为有科学的根基,这些画有筋有骨,一枝一叶一花一瓣都不含糊,胜常规静物画一筹,成为其特点和长处。这样说是否有点牵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崔莹如何会写《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这样一本书,她在自序中已经说了。她没有说的是,其实她对19世纪的英国绘本早有研究,已经写作出版了《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这两本书的内容也来自从古旧书店淘来的画本。我有时想象她身着简便的旅行装,身背相机,像她告诉我的那样,在欧洲大陆那些老牌书店里徜徉,时有发现,眼睛发亮,微笑漾在嘴角,如获至宝的样子,令我羡慕不已。这是爱书人最惬意的时刻。

从小到大,她一直是爱花人中的爱花人,不仅爱花,而且有条件种花养花,有自己的小花园。远离家乡,生活宁静,除了满世界跑,回家后就与花相伴,以花为友,以花自比:

我不禁想到自己,从济南到北京,从北京到爱丁堡,在英国求学、工作十多年,一如这在角落里寂然开放的棣棠。不过,我可比它幸运多了呢!200多年前,它乘坐了快一年的轮船才到英国,而我只坐十多个小时飞机,就到了这个经常会很冷的异国他乡。棣棠耐寒,我也不怕冷。

不知为什么,看着这部可人的书稿,看着休姆笔下一簇簇高雅又蓬勃的花,我似乎看到八千公里外的崔莹,在一座英国老式别墅的门口,阳光斜斜照着她明媚的面容、灵动的笑眼和长长的辫子,有一种画意……不知为什么,无形的思绪又带着我,从这一百五十种(篇)花和散文,飞到另一本记录百花的作品集——1958年出版的郭沫若的《百花齐放》,一百首关于一百种花的诗,其中配有一百幅版画家的花卉作品,包括李桦、力群、沃渣、刘岘、王琦、黄永玉等,其中最多的是刘岘的作品,其风格明显受到赫米斯的影响。遗憾的是,这样一部大诗人、大画家的作品,却由于时代原因而被扭曲,早已被人遗忘。如此看来,崔莹不仅比棣棠幸运,也比曾写过话剧《棠棣之花》的郭沫若幸运得多。至于“棣棠”和“棠棣”名字为何颠倒,书中自有答案,请读者自赏。

(本文为《花之语:英国古典版画里的花草秘事》推荐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辽宁青年电话

收藏与投资邮箱

信息与电脑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