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电器上门维修珠溪附近伍佑古镇千年珠溪珠
珠溪的桥
卞龙林原载《盐城晚报》20200808“登瀛”副刊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弯弯小石桥,蓝天绿水照”。“恢复珠溪古镇、重现梦中水乡”的消息,让我脑海中突显出这首童谣。古老的童谣摇出了外婆桥的亲情,摇出了珠溪古镇千姿百态小桥的回忆。伍佑旧称珠溪,水泡大的小镇,风情万种的小镇。东有龙王滩环绕,西有串场河环抱,中有珠溪、玉带河交汇,伍佑港、文曲沟、朱家渡,诸多沟河纵横交错,蜿蜒似古镇血脉,透露出悠悠古镇两千多年历史的灵性。一平方公里的小镇,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四桥布局,紧凑亲密。“隔河千里远”。河多桥多,桥拉近了人们距离,桥连接着人们亲情。小桥浮水,河溪虹跨,伍佑淡如青花瓷、古朴水墨画。一则则动人故事散落在门户街巷角落,一个个美丽传说编织成河渠纵横梦乡。穿行在古镇每一条街巷,总有河溪横在你面前。这时就会有风格不同的座座小桥,向你频频招手,让你顿时有种对前辈们的感慨,感谢他们为后人作出的未卜先知安排。据嘉靖《两淮盐法志》载,穿镇而过的珠溪,不足千米,布有桥梁五座(不含新中国成立后后建的粮库桥)。与其相交的玉带河,硬生生地将西大街辟开了前后两条街,河上架设了五座玉带桥。“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小镇在这里完美复制。说到伍佑的桥,虹桥不得不说。一来它的名气大,可与城里登瀛桥比高下。二来虹桥名典雅,不论是“千载虹桥新路,依约幔亭歌舞”,还是“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虹桥的“虹跨长空”美不胜收之景总让你万千牵挂。三来虹桥历史久,500年华足以使虹桥为傲。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年),串场河初通。场署官员派人河心下桩,架上粗略加工整段树木,铺上厚厚木方即可通行。虹桥拥有上百亩土地桥产,供地方士绅推举的桥董管理维修之用。虹桥原址在现桥上游三四十丈处。大跃进年代,为开通伍大公路,虹桥改建成限载两吨的公路桥梁,杉木构造,桥面多了两排木方拼成的车辙。1965年,材质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移至今位。桥虽多变,桥名永存。虹桥那鼎沸人声,是伍佑场繁华盛景的证明。虹桥更记录了革命先烈姚公铭的英雄壮举,虹桥的“虹”是烈士鲜血写成,虹桥的“虹”是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重。不知何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印行的《盐城县志》却将伍佑虹桥记载成了“通济桥”,有张冠李戴之嫌。这“通济桥”其实是架设在珠溪之上的石桥。说到石桥,伍佑人聊起来,话题不断。古代的、近代的,民间的、神话的,有关石桥的饭后茶余小故事,一个接一个。就说这桥名,就大有国学之道。不论是两晋名臣贺循的“通济敏悟”的才学,还是少有俊才、出于寒素的王沉“博纳通济”,乃至宋代大文豪苏轼倡导的商贾贩卖“彼此通济”的相融相亲,都说明“通济”“必通而后有济也”,和谐共处、互致祝福的寓意蕴含其中。有趣的是,伍佑大盐商东和泰、西和泰分居一方,依桥相通。紧挨通济桥西桥头的是“西和泰”,“西和泰”对门即场公署。场署官员和盐商们对“通济”之钟情可见一斑。通济桥正中桥匾上刻有“乾隆丁亥(1767年)夏月吉旦 新安程家润敬修”字样,这程家润正是“西和泰”主人。据明嘉靖《两淮盐法志》载,通济桥初建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场公署副使刘观宾所建。又据清嘉庆《两淮盐法志》载:“通济桥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场商程家润改建,甃以石工费二千三百余金,里人为立碑记。”珠溪水流,世事变幻。随着商贸繁荣,“场内两岸居民稠密”,昔日运盐河珠溪成了“夹沟”,水质恶化已成不争事实。以至到了现代,发生了如今人们不愿看到的一幕:“珠溪”填为路,“通济”成平地。当年,围绕石桥去留,干群中引起不小争论。有关部门一句“石桥算不上文物”,“通济”遭此厄运。“一句得生,一句得死”,在“通济桥”的去留上得到应验。石桥拆了,可那桥拱两侧的桥联印在人们脑海,挥之不去。“虹跨长空称利涉,梁当孔道镇珠溪”,给人以便捷之利;“司马壮怀题柱去,石公高谊授书来”,一种人杰地灵的期盼给古镇人们无穷力量。失去了方知珍贵,远去了才晓珍惜。随着“留住乡愁”的时代最强音,重又寄起人们对石桥的思念:“重开珠溪、复建石桥”,人们心中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通济桥南面有座关桥。关桥,原是缉查盐课的关卡。关卡南移至铁绳桥后,关桥名不副实,人们以板桥称之。据年长者云,板桥名由有三:一是板桥桥面纯由木板方铺成;二是板桥附近,老板云集,“门前即闹市,日日进斗金”。这里是伍佑场的“鱼市口”,今日之商贸中心所在;三是郑板桥曾路经伍佑,在此桥上挥笔丹青,书赠卖扇老翁。不论何种由头,板桥深藏的文化显而易见。板桥南面就是南街。一条文曲沟将南街分为南北两截,借助文曲沟上文昌桥相通。文昌桥是砖拱桥,其东侧建有文昌阁,是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传说文昌帝君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又名文昌星、文曲星、魁星。伍佑文庙内还建有魁星楼,场公署西侧建有文昌宫。古镇上还有文斗街、七星桥多少也与此相关。珠溪古镇的人们是崇文重教的。读书,就得有安静的场所。抗战期间,文昌桥下却成了南街居民躲避日寇空袭藏身的地方,这大概是文昌帝君始料不及的吧。伍佑的桥除了上面所说的木铺的、石垒的、砖砌的,还有铁索连成的“铁绳桥”。铁绳桥在南圈门外伍佑港上。此桥是三跨平桥梁,其南北两跨木制固定,中跨则由铁索和桥板活动构成。桥板下方留有数只铁环,供铁索穿过以固定。从伍佑港进入串场河船只,在中跨铁索放下时无法通过。“利当盐筴富中华,鹾运来此验舟查”,这里是缉查运盐船只交纳盐课的关卡。上面说到的文庙是伍佑重要的建筑院落。文庙院外被龙王滩环抱,白虎桥、青龙桥的存在让文庙更显神圣感。架设在伍佑港上的青龙桥、白虎桥,一左一右,一南北向、一东西向,俨然文庙卫士。“卷舒白虎通,涵咏青龙钞”。或许伍佑文庙是在诠释“儒道一家”思想吧?这不由得又使我想起广利院门前的“永福桥”,文斗街北头的“七星桥”,还有狗溪港上的“老人桥”,以及范公堤上的洋桥、三墩桥等等,都在传输着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那发生在盐南战斗期间,为了保证主攻部队渡过河,班长和战士们用肩膀扛起桥板,700多名指战员通过的“人桥”,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一座座桥梁,似一根根纽带,让悠久的海盐文化、优秀的民俗文化、红色铁军文化传承至今。我穿梭在古镇九街十八巷幽径,流连那梦中二十四桥光影。那南海公园新建成的龙桥,给我更多驻足停留的吸引力。古代的、现代的,存在的、远逝的,借助于虹桥实现了时空对话。珠溪上桥梁都将恢复重建。青龙桥、白虎桥,通济桥、七星桥的故事吊起人们流年碎影里的满满回忆。桥,正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化为珠溪人精神财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创业、奋斗不息,通向幸福梦想的彩虹已经架起,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
- 2025-05-13上班族刚养猫怎么养猫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何
- 2025-05-13一只笼子里养两只狗两只狗狗瞒着主人睡到了
- 2025-05-13滨海新干线可以养狗吗网友留言滨海某小区居
- 2025-05-13狗死后多久养狗为什么养过一次狗狗狗死后就
- 2025-05-13陪孩子一起养什么狗好一点有什么特别适合孩
- 2025-05-13饥荒小店养猫攻略养猫经验分享感恩的猫咪1
- 2025-05-13养猫全套大笼子家庭养猫必备的7种器具准备
- 2025-05-13养猫子的十一养猫记十一
- 2025-05-06都挺好姚晨家的装修风格苏明玉姚晨豪宅内景
- 2025-05-06奥比岛npc家装修原神温迪现身奥比岛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