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我们一起

明星与国士钟南山和篮球明星妻子撒狗粮甜上

2024-12-20 来源:橙子资讯

看文人罗曼史,品百味人生。

你知道他是无双国士,冲在疫情第一线的强心剂,定心丸。那么你知道成就的背后怎样的人与他相伴半生的吗?现在,就带你探究。

年轻时的钟南山和李少芬十分登对(图源网络)

情系体育,缘起球场:你知道钟南山是医学世家的医疗专家,那么你知道钟南山极深的体育天赋吗?

这个热爱医学与运动的老人,与妻子李少芬也是缘起球场。

1952年前后,中国第一支女篮组建成功,其中有位年仅16岁引人注目的篮球主力——李少芬。1957年谢晋导演的风靡一时的电影《女篮五号》便是以李少芬为原型之一拍摄。

风靡一时的电影《女篮5号》-图源网络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大医学部,与李少芬在长辈的撮和下意趣相投,两人因为都喜欢竞技运动,便一同备战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钟南山在1958年8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

年轻时破全国400米跨栏记录的钟南山(图源网络)

相比于他人恋爱时的花前月下,钟南山与李少芬却总是相约球场,在狂热的体育场中让感情也慢慢升温。

钟李两家本是世交,两人的结合虽不算是青梅竹马,却也是门当户对,佳偶天成,珠联璧合。

钟南山与李少芬旧照(图源网络)

等待八年,终成伴侣因为李少芬极高的篮球天赋被领导所器重,也因为她对篮球的满腔热爱,李少芬频繁出国参加训练,训练任务十分繁重,与钟南山聚少离多,结婚的请求也需要经过国家的批准。即使如此,钟南山的回答是:“你就继续打吧,我愿意等。”

球场上英姿飒爽的李少芬(右一)-图源网络

李少芬年轻时获奖(图源网络)

他还是选择尊重恋人的爱好,一边在毕业后留校任教,一边苦苦等待李少芬的归来。

这一等,就是八年。

也许是两个人的爱情感动了李少芬的领导,他许诺,只要李少芬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夺冠,就允许她结婚。

直至八年之后的1963年,两人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体委为两个安排了新房,那个年代的婚礼,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客人们吃了块喜糖,就算是办了仪式。两人在不足10平米的家中乐得自在,幸福美满。

真应了那句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八年的等候换来的是将近六十年的长相厮守。

年轻时的钟南山与李少芬(图源网络)

走过半生,甜蜜依旧1966年,婚后的李少芬,为了照顾婚姻家庭,放弃了担任国家队教练的机会,安心回到广东照料年老的公公婆婆,守护着钟南山。年轻时的荣誉烙印在心里,看在人们眼里,却从不被李少芬所过分在意。

家里的奖杯甚至被她用来盛放水果。

李兰娟用来盛水果的奖杯(图源网络)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采访中说到:

她是在后头,对我的生活,我的身体啊给你很大的支持,就不需要我考虑很多,做很多(工作之外的事情),就可以全心全意地集中力量地来做自己的研究工作。

正是妻子李少芬对他无微不至地照料,钟南山才能放心地冲在疫情第一线,做全国人民的定心丸。

2003年抗击非典时,钟南山在前线连续工作38个小时,因体力不支发烧倒下。正是在李少芬的悉心照料下,钟南山才逐渐好转。

2020年初,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年迈的钟南山再次逆行出征,李少芬即便知道有多危险,她清楚丈夫的脾气,他太在乎那些病人了。于是,所有人把钟南山当成是战无不胜的守护神,见他熬红了眼疲惫爬上了脸,只有妻子心疼地说:“你们就不能让他多睡一会儿?”

钟南山在逆行至武汉的动车上(图源网络)

正如钟南山院士本人所说:

夫妻是彼此的保护神,夫妻之间互相关爱,是最贴心最温暖的。”

想必,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才能带来这样的感受。

婚后,夫妇二人育有一子一女,钟帷德和钟帷月,分别继承了两人的运动天赋和医学事业。女儿钟帷月曾获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她的丈夫也是个篮球迷;儿子钟帷德现任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泌尿外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家人真可谓是武可安邦,文能荣光。

钟南山之子钟帷德继承了医学事业(图源网络)

钟南山父母鼓励女儿钟帷月发挥运动天赋(图源网络)

钟南山出席疫情防控专访活动时,谈起妻子时满脸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起妻子50年前作为篮球队员去过非洲时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开心和骄傲,与人们印象中严肃的形象截然不同,甜上了热搜。

他有国士的勇猛,却也是妻子的迷弟,如此大的反差萌,给广大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钟南山院士提起妻子时的甜蜜笑容(图源网络)

钟南山院士和妻子的甜蜜互动(图源网络)

钟南山院士和妻子的爱情甜上热搜(图源网络)

在此,也祝愿疫情的阴霾早日退散,给辛劳的疫情防控人员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看完了今天的故事,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呢?

清洗世界编辑部

居业杂志社

炎黄地理期刊

兰台内外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