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近日新闻

水牛起名我的家乡水牛陈庄

2025-10-21 来源:橙子资讯

我的家乡,水牛陈庄,山东鲁西南一个不出名的小村庄,相传为老祖宗兄弟几人分家,因分得一头水牛,起名水牛陈庄,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古称曹州)曹县(古称曹州)苏集镇。咋一看,很多人都以为写错了,市和县怎么都称为曹州呢?其实,曹县原是曹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曹县。后几经合并重组,曹州更名菏泽。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

打记事起,村东头有条德商公路既254省道(现为242省道),路两旁全是垂柳,夏天最喜欢在垂柳下乘凉,后来因为拓宽道路,垂柳都被砍伐了。

路东有个棉站,小时候经常去里面玩,跟着家长卖棉花,偶尔还能得到几块糖,心里美滋滋的。遇见棉花运输车队(马车),就会跟着车队跑很久,大大的棉花包,雪白雪白的,整齐的车队很是壮观。棉站前面有排门面房,是当时很有名的供销商,很是神奇和羡慕,里面商品琳琅满目,可惜后来和棉站一块倒闭了。紧挨着棉站南面是个公路站,高高的围墙,倒是种了不少柏树,公路站在当时也是个很吃香的单位,人不多,鸡蛋倒是每天吃不少,每次从门口经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红砖瓦房,直到现在依旧在,只是没有了当初的繁华,人去楼空。

棉站的对过是个学校,有幼儿园和1~3年级,共两间教室,两位老师。女老师负责幼儿园,在一间小教室;男老师负责1~3年级,在大教室,竖着三排,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后来学校合并也被取消了,诺大的学校也被变卖了。依稀记得当年学校的大铁门,跟栏杆似的。最大的乐趣是每次放学,大家比赛谁是第一个跑到大门口,抓住铁门的。天真的童年只能无数次的在梦里相见。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粮所。民以食为天。那时的粮所可是吃香的单位,说是“爷”字辈的一点也不为过,有人分配公检法都不去,托人找关系进粮所,可惜现在“孙”字辈都不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不同了,历史赋予的使命也不一样。最繁华的时候,灯火通明,交公粮的排队几公里,我们的乐趣在于穿梭于车队之间,从地上捡点抽样洒落的粮食,回来换瓜吃。

说到吃,莫过于桑葚,有白的,有黑的。村庄南边有条胜利河,胜利河上有座胜利桥,当年有座桥碑,刻有毛主席的语录。传说当年抗日,桥下埋了不少日本兵。历史无从考证,大家口口相传,只记得小时候一个人不敢从桥下过。也可能是大人吓唬小孩子的,后来重新修桥挖河也没听说异常。紧挨着胜利河的防护大堤,就是我们村的公林(坟场、墓园),小时候个头矮,不会上树就是站在坟头上,摘桑葚,然后揣进衣兜,拿到河边洗洗。渴了,捧几捧河水喝上几口;饿了,抓几只大虾,把头部一摘,生吃特别鲜;累了,躺河边休息休息;热了,扎河里洗个澡(虽然不会游泳)...

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水牛陈庄,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时的天很蓝,水很清,民风很淳朴,生活虽不富裕,但也殷实。

销售与管理杂志

妇幼护理期刊

新晋商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