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沙漠农业

江西新房装修开工仪式时间江西省赣剧院新院

2025-10-24 来源:橙子资讯

昨日,省赣剧院新院建设开工仪式在南昌举行。

昨日,记者从省赣剧院新院建设开工仪式上获悉,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江西省赣剧院将正式重建新院,该院的重建不仅是改变设施简陋、事业受阻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赣剧艺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据悉,新院占地约15亩,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将建成以“赣剧”为核心文化资源,融文创产品、购物体验、休闲娱乐、教育、旅游等元素于一体,跨行业、多业态的“文化大码头”。

背景

省赣剧院亟待翻新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赣剧是江西文化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月,赣剧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次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赣剧的一种肯定和弘扬。

江西省赣剧院是中国唯一保存和演唱弋阳腔、青阳腔,并擅演汤显祖名剧“临川四梦”的古典戏曲剧院,曾演过《还魂记》《珍珠记》等名剧。然而,老省赣剧院的地理位置却成为市民们欣赏赣剧的“拦路虎”。

“2014年,江西省赣剧院被列入象山南路旧城改造规划,为配合改造,我们的工作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叶志敏告诉记者,由于原先场地受限,我们的一部分排练工作调整到其他地方,但大部分都是在条件简陋的板房内,有时候遇到下雨天,都会出现漏水的情况。”

江西省赣剧院艺术室主任沈怀林说道:“现在的办公场地是临时租赁的,办公和排练在一个地方,加之周边还有其他单位一起办公,所以平时在这排练都只能大家坐在一起说剧,进行简单走位,不能加上乐器排练,不然会影响其他单位办公。”

难题

主创人员“青黄不接”

除了工作场地受限之外,主创人员断层、“青黄不接”也是江西省赣剧院面临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目前江西省赣剧院内导演、编剧、作曲等人才均严重匮乏,出现空缺情况。“我们在2013年定向培养了39名学员,入学时年龄最小的仅为9岁,最大的也就14岁,目前首批学员已顺利毕业进入赣剧院工作,现处于试用期。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沈怀林感慨道,演员方面其实并不是眼下最大的难题,导演、编剧、音乐作曲、舞美灯光设计等人才出现空缺、断层情况实属大难题。

沈怀林告诉记者:“现如今,我们的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全部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现象,不少剧目都是邀请老一辈退休艺术家来帮忙进行创作。这些主创人员大部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退休,最‘年轻’的一位是作曲者也在2005年退休,现在他们年龄中最大的有83岁,但依然在剧院帮忙进行创作。”

涅槃

省赣剧院“新家”开建

重建江西省赣剧院不仅是改变该院设施简陋、事业受阻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赣剧艺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昨日,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建设开工仪式在昌举行,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开建。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占地约15亩,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

据悉,江西省赣剧院新院项目选址位于南昌市九龙湖畔、赣江之滨,作为南昌绿地国际博览城区域内重要文化配套,将打造戏剧演出剧场、排练厅、非遗展示厅、艺术创作室、服装道具仓库、VIP厅等设施以满足赣剧院功能所需,着力将赣剧院打造成江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不断提升江西城市文化品位,为江西文化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展望

新剧院将集合多种元素

据了解,进入新时期以来,江西省赣剧剧面向世界,曾先后赴新加坡、意大利、英国等地演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剧院还曾为江西文化率先夺得三个第一:第一个获梅花奖、第一个获文华奖、第一个走出国门。此次江西省赣剧院“搬家”,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沈怀林表示:“待新院建成后,我们想让整个剧场‘活’起来。届时,观众来这不仅仅能看剧,还能在这吃东西,同时还能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纪念品。”据悉,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将建成以“赣剧”为核心文化资源,融文创产品、购物体验、休闲娱乐、教育、旅游等元素于一体,跨行业、多业态的“文化大码头”。

“近年来,我们已经挖掘整理了不少传统经典优秀剧目,不少经典剧目也走出国门,来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受到观众一致好评。”沈怀林说道,现在赣剧班的毕业生也已在院内开始工作,令艺术人员补充了新鲜血液。

而对于主创人员断层的问题,沈怀林表示:“院内现正向社会和大专院校招聘艺术人才,相信未来主创人员的成功到来,也将为赣剧院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编辑:袁云飞

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

湛江文学期刊

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