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高晓松生活小窍门疫情之后钱少活多压力大教

2025-10-28 来源:橙子资讯

后疫情时代,虽然全球抗疫形势仍然严峻,但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日渐增长。企业为了缓解生存压力,也导致从业者工作压力陡然骤增。

客户的要求难以捉摸,工作的头绪越来越多,领导催单火上浇油……你是不是也感觉自己就像炮仗,内心火爆、一点就着!

怎么办?给你分享几个“小偏方”,祝你分解压力,舒缓内心,快乐工作。

一、分清缓急,合理安排不同任务优先级。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做事也是一样,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完成后的效果也是不同凡响。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

你面前有大石子、小石子、沙子三堆材料和一个罐子,怎样装才能装得最多?经过试验,先装大的鹅卵石,然后再装小一点的石子,最后再装沙子,这样装出来最满。反之,如果先装沙子或者小石子,装满了可能就再也装不下大石子了。

职场也是一样,安排手头任务的完成顺序,就是按照轻重缓急列单排序,让自己找到更多时间去完成最为紧要的事情。

大家可以采取四象限法:以“重要、不重要”为横向坐标,以“紧迫、不紧迫”为纵向坐标,建立一个坐标系,将各种任务可为: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迫

第二象限:不重要且紧迫

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紧迫

第四象限:重要且不紧迫

1、重要且紧迫的任务要加快完成速度。

最好的员工总是把目光聚集在第一象限(重要而紧迫)。这类任务往往对实现公司目标贡献较大,理应获得优先处理。比如,修改合同、修改议案、拟制讲话材料等等。

2、不重要且紧迫的任务要按时完成。

这类任务一般都有截止时间,而且相对容易完成。在完成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之后或间隙,完全可以应付得来。比如,体制内各个单位要求的汇总报表等等。

3、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任务要控制速度。

最差的员工常常做不重要也最不紧迫的事(第三象限)。这类任务对实现公司目标越有意义,越不重要,它们越应延后处理。同时,控制这类任务的速度也是控制自己的时间成本。

4、重要且不紧迫的任务要尽快完成。

虽然不紧迫但是对实现目标比较重要,应该安排足够多的时间,甚至比重要且紧迫(第一象限)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这类工作往往也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比如改进营运方式的方案、长远目标的规划,甚至个人的身体检查等等。同时,这类任务往往因其不紧迫而被那些“必须”做的事(诸如不停的电话、需要马上完成的报表)无限期地延迟,但其实却是收效、成功很大的任务。

彼得·德鲁克说过,“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

合理安排任务速度,“把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Put the First on First),争取充裕的时间去执行最重要的任务,避免低价值活动,这也是卓越工作方法的精髓之一。

二、学会示弱,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一位导师曾说:“做人不应该示强,而应该示弱,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或许,你可以很强,但是你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光芒,向众人示弱。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天性,只有激发领导、同事的同情,唤醒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对方在感情上与你靠近,才能产生共鸣,才能减愿意或主动帮助你完成任务、分担或减轻你的压力。

有一位大学生,在应聘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当招聘方让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明确地指出了自己工作经验尚还不足。在有些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处败笔。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单位反而录取了他。因为招聘方认为,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好高骛远,而且还自大。但是,家强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真实守信的表现。而且这种人正是公司着重培养的对象,因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必不可少的素质。

古语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志坚”。在干活的时候,偶尔的示弱并不会被领导、同事当成无能的表现,相反,示弱才是最坚强的表现。特别是在你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更应该试着去低头,主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弱点,这样才能来拉近和大家的距离。

三、学会偷懒,提高工作效率。日本畅销作家千田琢哉《你不知道绝对会后悔的100句话》,其中一句是这样的:

学会偷懒的精髓,才是能干的证据:工作经验不足时,难免分不清工作的轻重。工作能力差的人,做所有事情的太投入,他们随时绷紧神经,全力以赴,到了紧要关头,却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发挥集中力。

学会偷懒,不是让你耍小聪明,上班时间去厕所蹲半个小时,上课时间在宿舍睡觉打游戏。学会偷懒是:为了有更多时间可以偷懒,让自己变得有能力用最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学会偷懒呢?

1、首先,你要有“偷懒”的想法。

我所从事的体制内机关工作,很多时候需要拟制材料、写方案和讲话稿等等,加班加点是常事,坐办公桌前几个小时不抬屁股也正常不过。想偷懒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滋生出来了。

2、其次,你要善于摸索工作中的规律和窍门。

高晓松在《奇葩说》说过一段我印象很深的话,大意是:“偷懒”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偷懒的动力,人类就不会发明汽车、飞机。工作中想要学会偷懒、提高效率,除了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还要善于在事务完成过程中发现规律。比如,制作的excel统计表,录入数据后应用各种自动计算实现统计报表功能就是偷懒的一种办法。相反,数据录入已经足够麻烦,如果计算还要采用人工计算,那就太不会偷懒了。

工作中,还有很多偷懒的小办法,本质上是具体任务内容的合理完成和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让自己更从容应对。

四、适当拒绝,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上司来说,有时候并不是很介意下属说不,但这个“不”最好能有足够的理由或者更好的意见,而不是上司叫你一起加班,你说没空;上司叫你一起应酬,你说没心情;上司叫你方案再修改,你说没想法……作为下属来说,面对上司突发奇想的要求或不断叠加的任务,当然头痛难忍,比如上司总在下班的时候找你说事情、辛辛苦苦做了好多稿方案还是要改……

任务太多,忙不过来不说,干的也心不甘情不愿;遵从内心又可能换来上司的排挤,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让上下级都皆大欢喜呢?

作为一个下属,对上司说不是要有勇气的,不过,就算你有勇气,没有策略也是不行的。拒绝讲究方法,不管上司的要求有多无理,断然拒绝都不是好的处理方式。如何拒绝不属于你的工作?如何在公众场合拒绝上司对你的玩笑?如何拒绝在上司看来是一片好心的麻烦?

讲究说“不”的策略,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有些不恰当的决策或任务安排,可能是上司不熟悉、不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有的可能是上司一时遗忘了。

你明白地提醒他,上司认识到了,一般都会收回或修正指令。而对上司不恰当的决策指令,有时还可以考虑推辞。但推辞要有理由,有的可从职责范围提出,有的可从个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但不管从哪一方面,理由一定要真实和充分。推辞不是耍滑头,而是委婉的拒绝。2、对于上司心血来潮时突然想出来的不恰当决策,如果你的暗示或提醒都不能,推辞也没多少理由时,那么,最好的对策就是拖延。

虽然默认或口头上答应,但实际上却迟迟不动。倘若你唯命是从,马上付诸行动,那就铸成了事实上的过错。但倘若一直闲着不动,上司也会产生疑心,因此,你必须忙别的事情,作为拖延的理由。你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上司的头脑冷静了,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就可能收回指令,或让其不了了之。

五、保持坚强,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坚持,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说,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职场中任何一位大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无一不说落实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之中。

面对压力和困苦也是一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以前单位的时候,有大概半年的时间,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2个人干着5-6个人的活,每天加班到一两点,第二天6点又得起来接着干,每天昏天暗地,疲累不堪,内心憔悴。现在想来,那一段时间依然让人唏嘘感慨。但也正是那段时间的坚持,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还让我经历了最艰苦的加班时光。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再苦再累,想想以前经历的,就没有那么苦了。

所以,如果遇上了工作繁多、压力山大的时候,继续咬牙坚持。要相信,黑暗过去就是黎明。

总结一下:工作量多,压力大,怎么自我调整?

1、分清缓急,合理安排不同任务优先级;

2、学会示弱,争取更多支持和帮助;

3、学会偷懒,提高工作效率;

4、适当拒绝,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5、保持坚强,走过了黑暗就是黎明。

“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的,如果不够好,可能还没有到最后”。

中国文艺家

中华传奇编辑部

旅游与摄影

中国航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