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经济新闻

育儿背后的推手10个抱怨丧偶式育儿的妈妈

2024-06-19 来源:橙子资讯

很多中国妈妈背后都有一位隐形爸爸。所谓“父爱如山”,意思就是做父亲的像座山似的一动不动,好像只有妈妈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

看过一则视频,妈妈上厕所时孩子在客厅哭闹,无奈妈妈只能放孩子进来,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趁孩子睡着了吃口饭,孩子又醒了,只能一边哄孩子一边胡乱吃一点。长期抱孩子手腕酸痛,不得不贴上膏药。

短片中的整个过程都是一位妈妈在忙前忙后,完全没有父亲的出现。

很多正在经历“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大概看到这里会苦笑+泪奔吧,这确实是很多妈妈的日常。

可是,我们一直在说“丧偶式育儿”,我们有真的告诉过爸爸们要怎么样做吗?

但凡能抱怨自家“丧偶式育儿”的,爸爸们的状况无非是没时间和没经验。

没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育儿没时间参与育儿既没经验也没时间参与育儿咱们分别来看看。

没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育儿没有经验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看。

首先,作为妈妈有没有给爸爸主动提供增长育儿经验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也就别抱怨丧偶式育儿了,因为大部分背后的推手是妈妈,是妈妈造就了这种“不作为”的爸爸。

妈妈是生来就会当妈妈吗?也并不是。任何一个新手妈妈在养育孩子的初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爸爸也一样;可是,谁又给了爸爸这样的机会呢?

那些抱怨丧偶式育儿的妈妈和家庭中,绝大多数要么有一个不放心的焦虑型妈妈,要么老人参与育儿,有的还有保姆帮忙。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爸爸在育儿这件事上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近乎为零。

其次,除了不给爸爸机会的妈妈,还有一种妈妈,就算老公参与育儿,也是各种不满意,日常以批评和数落老公为主,稍微干的不达不到太太的标准,还有可能被剥夺继续参与育儿的权利,妈妈会说,“你还不够你添乱的呢!”不但没有让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价值感,甚至反过来剥夺价值感,日积月累的效果是,爸爸们就能躲就躲 —— 我既然做不好那我就不做。

对这种“没经验”,不知从何入手参与育儿的爸爸来说,妈妈们提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细小任务,是个不错的方法。同时建议这种任务,需要是那种无论什么结果都无伤大雅的任务,比如送孩子去兴趣班、偶尔去接一下孩子、在爸爸擅长的事情上提供一些援助等等。

我记得我家爸爸参与育儿就是从这类事情开始的,我制造机会让他带孩子去游泳,并且以自己不擅长游泳为理由后面推他去了好几次,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并且坚持了下来。

比如,

“你可真是帮了大忙呀”(致谢)

“谢谢你送宝贝去练琴,今天我确实比较忙”(肯定具体行动)

“孩子说你很久都没接他了,今天他很开心呢”(从孩子角度反馈,爸爸更容易接收到)

......

没时间参与育儿这一类是说那种,有参与意识,但确实很忙的爸爸们,这类爸爸有点冤枉。

《奇葩说》一期关于“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不超过12小时取消爸爸称呼”你同意吗?的辩论,不仅漂亮地回答了爸爸陪孩子的问题,甚至让高晓松现场落泪。

“没时间”可能更多的是个相对概念。如果没有办法在绝对参与时间上和妈妈相比,爸爸们完全可以在“质量”上加以弥补。

正面管教中有个能够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和补足孩子安全感的经典工具,叫【特殊时光】,说的是爸爸或者妈妈单独花时间陪孩子干TA们喜欢的事情。这个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没时间的爸爸们的问题,具体是这样的:

1 . 事先约定并命名。爸爸事先跟孩子说好,爸爸很乐意和你一起做你喜欢的事情。同时,把这个概念传递给孩子,告诉他这是“爸爸和你之间的【特殊时光】”

2 . 固定频率。如果能每天陪那就每天20-30分钟就可以,

如果每天有困难,那就一周一次,但是时间长度就要增加,比如一个小时。

3 .固定内容。聊天看书讲故事,陪玩儿都可以。具体一起做什么的内容请孩子来确定,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固定内容,而不是今天讲故事明天玩乐高。

注意:这里可能会遇到孩子提出的事情并不适合每次都做,也不用急着否定,只是记录下来,最后跟孩子聊一下,告知这个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你选择的事情不适合每天做,从而筛选出去。

4 . 固定时间。如果可以,尽量固定同一个时间段,比如饭后睡前之类的。

在大部分爸爸很忙的家庭中,“每周一次和爸爸的特殊时光”实现起来更容易些。虽然这可能是一周仅有的一小时“和爸爸的亲密时光”,但由于它的设置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通过固定频率、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它在孩子心里形成了一种能够带来强烈安全感的预期,这种明确知道会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对爸爸的陪伴心里有期待、有把握。

既没经验也没时间参与育儿现实中这样的爸爸也相当多,而且很不幸的是,大部分没时间陪孩子,也没有经验带孩子的爸爸,很显然都是配偶口中那个“丧偶式育儿”的怨怼对象。

因为,他们看起来真的就是空气般的存在。

这一现状改变起来需要很多现实层面的努力,并不是我们一篇文章说一说就能够改变的,但是这样的爸爸忽略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点:关注妈妈。

如果这一点做好了,这样的家庭完全不至于成为“丧偶式育儿”,因为很可能妈妈就没有那么大的怨气。

现实中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家庭:爸爸常年工作在外,根本没时间参与育儿,但是家庭氛围却很好,妈妈会创造各种机会增加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无论是当面背后的语言维护,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传递“爸爸和妈妈一样爱你,但是他的工作很忙,没法像妈妈一样每天见到你和陪你。”的信息。

这样的爸爸,一定做到了一点:在情绪上和心理上给妈妈支持。

要想让家庭的养育环境最有利于孩子成长,最好的当然是父母养育理念一致,且都能够参与育儿;

如果不能,至少要尽量让家里的妈妈心情舒畅,因为一个母亲情绪的稳定性,实际上不止影响家庭氛围、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情绪管理能力。

欢迎关注我@家庭教育孙丽。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高效做父母。

如有关于这个主题您有想法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呀。

赴美就医中介 精神类

美国安德森看病咨询怎么样

安德森癌症中心预约

境外医疗服务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