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北方降温

老领导养花汉文帝想提拔一个花匠让他去御花

2025-02-18 来源:橙子资讯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帝曰:“善!”乃不拜啬夫。

——《资治通鉴·汉纪六》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但实际上,他是大汉第二位掌权的皇帝。在此之前的三十年里,秦始皇、胡亥、项羽、刘邦、吕雉一一登场,后人虽看得热闹,百姓却苦不堪言。而就在汉文帝治下,不过二十余年,整个华夏已呈鼎盛之势,史称“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四年,刘恒想提拔上林苑(皇家动物园)老虎的管理员当御花园总管,但此事被人劝下了。其理由是,秦始皇就是因为个人喜好任命了赵高,因此才亡了天下,文帝万万不能步秦始皇的后尘。但小梅我却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想和大家分享。

一天,刘恒去了上林苑,准备看看老虎,愉悦身心。一时兴起,就招来上林苑的管理员(上林尉),刘恒问他上林苑到底有多少只老虎,上林尉说老虎容易伤人,因此没有统计过。

刘恒不怪他,于是又问了些饲养方面的问题,上林尉仍然答不出来,刘恒连着又问了上林苑的其他事情,但是上林尉一问三不知。刘恒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他并不想惩处上林尉,因此他问完饲养方面的问题后,转而问了上一些简单问题。但上林尉什么都不知道,这让当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幸好老虎饲养员(啬夫)站了出来,接着刘恒的话题往下聊。在聊天的过程中,刘恒发现这是个人才啊,只要是有关养老虎的事情,此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无论刘恒问什么,他都能答出来,而且非常具体,一看就知道下了功夫的。

事后,刘恒把随行的张释之叫来,让他传诏提拔老虎饲养员为御花园总管。但张释之却说: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张释之的意思就是,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不擅长说话,但是却是忠臣良将。而和这个老虎饲养员一样的人,如秦朝的官吏,都只喜欢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口齿伶俐,实际上一无是处。今天陛下因为老虎饲养员口齿伶俐就升他的官,恐怕天下人都会仿效,只争口舌之利却不做实事。因此汉文帝就不再提起此事,还升了张释之的官。

看起来张释之的话非常有道理,但细想,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老虎饲养员不是在说一些泛泛的大话、赞美的话,而是讲他的本职工作。能够条理不乱地答出汉文帝的问题,这只能说明此人工作认真,如果让他打理御花园,肯定也能做的不错。而到了张释之的嘴里,似乎此人一旦成为御花园总管,就要成为赵高,祸乱天下了,完全避开了事情本身,而去谈家国大事了。

张释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理由。张释之当时刚刚被袁盎举荐,仍然只是一个小官,因此他需要机会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当汉文帝让他去传诏提拔老虎饲养员的时候,张释之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他穷极自己的学识去抹黑老虎饲养员,难道是他们之间有仇?或者真的非常讨厌耍嘴皮子的人?

自然不是两人有仇,张释之是举孝廉刚刚入京的官员,而老虎饲养员是皇家奴仆,两人风流马不相及。那么是讨厌耍嘴皮子的人吗?也不可能,汉初立下大功的郦食其、陈平、张良可都是能说会道的人,更何况他自己的嘴皮子也不错。

笔者认为:张释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汉文帝认为自己错了,从而让汉文帝意识到他是一个可以纠错的人。说到底,也只是为了博得汉文帝的欢心,只不过,讨好昏君有讨好昏君的办法,讨好明君自然也有讨好明君的办法。

张释之不用做任何事,一番话就可以让汉文帝和他坐一辆车,当上公车令。而经过很长时间认真工作的老虎饲养员不仅没办法升官,甚至饭碗都可能保不住,毕竟他的上司不会留着一个威胁。这也是中国古代官场的死穴,做实事的永远比不上耍嘴皮子的,尤其是那种整天把国家大事挂在嘴边却不作为的人。

文苑官网

才智杂志

工业微生物官网